close

一位媽媽說:女兒小學時常陪弟弟玩,上國中以後就很少了!弟弟吃了閉門羹,就哭著找媽媽告狀,於是媽媽要姊姊每天陪他玩半小時。有一天女兒在房裡大喊,你只會叫我跟他玩,要我讓他,他每次進來都把我的房間弄得亂七八糟,還會在我本子上亂畫,有一天竟然把我的洋娃娃頭髮剪掉。我忍耐了那麼久,你還要我怎樣,說完,砰的一 聲,把門關上。

   

讓我們一起來探討:姊姊為什麼會那麼生氣?她是一開始就那麼討厭弟弟嗎?其實,父母要有正確的認知,在手足爭吵時,能心平氣和的對待,先聽孩子們怎麼說,然後將問題丟還給他們,並且相信他們會處理的很好,孩子們自然會找到彼此認同的處理模式。父母千萬不要想當和事老而居中協調,或是要大的讓小的,當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權益受損時,容易產生忌妒的心態,認為媽媽偏心、不公平,而無形中挑撥了手足之情。當下次發生類似狀況時,若孩子能以較成熟的態度解決問題時,就要給予肯定與鼓勵,因為一旦好的行為受到肯定,個案就會感受到更大的滿足,而會想繼續擁有這份美好的感覺,形成一個善的循環。  

孩子的思考模式是慢慢養成的,如果父母親能用正確的引導方式,不但能達到很好的溝通效果,也可以培養孩子自己察覺、自我檢討及不推卸責任的能力與勇氣。讓我們成 為孩子的『和平使者』,不要再當『挑撥離間者』了。

arrow
arrow

    藝術童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