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錄自曾多聞 (親子天下)文章

家長們常常討論:處罰與獎勵,何者更有效?新書《Now Say This》(暫譯:現在這樣說)的作者指出,有效的教養不是處罰也不是獎勵,不是要控制孩子的行為,而是教他們理解如何控制自己的行為獎勵與處罰都是有條件的,但我們對孩子的愛與關懷應該是無條件的家長應該改變與孩子的對話採取超脫「獎勵」或「處罰」的教養方式。經常被處罰的孩子,多半會去想怎麼逃避處罰而非改變行為。很多家長覺得獎勵很好用,但效果卻可能愈來愈差,甚至產生反效果。有一天,當你叫孩子收拾房間時,他會問:「我可以得到什麼?」不斷有心理研究證實外在獎勵會削弱我們的自然動機與愉悅感,當有獎勵的時候,我們的大腦反而因為害怕得不到獎勵,而不能靈活運轉。

我們可以換個角度思考,看見孩子的能力,就能以更有力的方式對孩子說話。與其處罰或獎勵,不如:

1.不要只看表面孩子不會無故打兄弟姊妹、亂發脾氣,要找出問題背後真正的原因。

2.以激勵取代獎勵告訴孩子:「我信任你,知道你願意與我合作、幫我的忙。」

3.以幫助代替處罰這不是說你必須原諒孩子,而是你可以引導、限制孩子的行為,不必處罰他。如打兄弟姊妹、亂發脾氣好嗎?

4.善用努力的天性孩子的天性是喜歡努力工作,感覺自己是團隊的一份子,利用這一點,引導他們成為爸爸媽媽的神隊友。

音樂童年博愛音樂教室老師看見孩子的能力,用愛心與孩子對話及教學,有耐心地引導他們理解如何欣賞自己,控制自己的行為,而成為爸爸媽媽的神隊友。

音樂童年博愛音樂教室老師看見孩子的能力,用愛心與孩子對話及教學,有耐心地引導他們理解如何欣賞自己,控制自己的行為,而成為爸爸媽媽的神隊友。

 

arrow
arrow

    藝術童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